谢南星
你看不见我
2024年11月16日 – 2025年1月26日
麦勒画廊 北京
开幕:
2024年11月16日,星期六,下午4点
新闻稿 - 中文
麦勒画廊北京部荣幸地宣布艺术家谢南星的个展“你看不见我”。展览将呈现创作《无题(较快的)》(2023)及《无题(稍慢的)》(2023)。
谢南星绘画的具象性在于,他一直“生动”地描绘着他所知觉的情况。这些情况包含着眼睛瞬息捕捉的现象,也包含这些现象背后的 缘起,以及它所导向的趋势。写实动机的挖掘和积累,造成了入画题材难以辨认。“生动性”被“架空”地保留下来——一般来说,“架 空”指涉与现实世界的脱离;在建筑工程领域,该词又指向建筑物底部的基础。他的绘画向观众施展传神的魅力。由于绘画原型总间隙地闪退或缺席,绘画为观众留下广阔的开放领域。可是,画面提供的自由常让人困惑,也让人多作停留。
三联画《无题(较快的)》回应着绘画内部问题,即如何塑造形式,使其精确地表达内容和氛围,其间,倾吐现实议题的意愿作为暗线缝进画布。三联画左幅中,绿色躯干的人物处在画面漩涡的中心,脸凑近两条手指捻着的扁平的手机,另一只手握住宛如弓箭的粗壮花茎。纸片如花瓣(或者说,花瓣如纸片)散落,上面写就“警情”字样。画面呈现出令人目眩的离心旋转动态。该效果不仅仅 归因于艺术家勾勒的黑色或红色边缘线的弯曲,更是出于画中形象形成时层层遮盖的制作方式。底层的颜料从画面中央陷落成洼地,虽然颜料厚度的阶梯差别极微弱,却构造了一种令人不安的视觉深度。凹陷的空间深渊般反观观众,以响应这张绘画的主题:不曾被允许的注视和监探。
这与三联画右幅画面中两张面庞正好形成了对照:灰色的脸流露出满足和沉醉的表情,厚实地悬浮于橘黄色背景上。它们的五官附着于泥胚般物质上,形成滞重的感觉,这与它们亢奋、升腾的精神状态截然相反。三联画的中幅构图几乎平均地铺陈开来,撑满画 面。模棱两可的图形也透出病态的灰蓝色与灰紫色——那是淤青的颜色。如果像标题中提示的速度标记那样,像莫扎特《土耳其 进行曲》般“较快地”浏览这张绘画,观众能体会到其中紧张的节奏所带来的戏剧冲突。重复的图形在俯身跪拜的群体与排列整齐的牙齿之间徘徊。若将它们视为身体,其柔软、顺遂的跪态,能轻易地引动压抑和屈辱感。如果将它们视为一排排牙齿,我们听到尖叫。两种情况下,肉体的组成部分都被视为承载矛盾欲望的容器——迷恋投入集体带来的安全感,又试图获得自我个体化的片刻喘息。在文化习惯塑造的次生本能中,人持续规避着完全承担定义自身的任务,又对此有所期待。这种拉扯让他伤痕累累。
同样尺幅的三张系列绘画《无题(稍慢的)》在风格上延续出更统一的完整感。绘画笼罩着欢快的色彩——或许,观众将两张透明 彩色糖纸贴在眼镜片表面再向一处公园张望时所获得的景观。公园里的访客试图表现出优雅的步伐姿态,或者结伴自拍。日常、和 煦的场景中,黑色的结构突然莫名地袭来,破坏了画面的轻松与舒适。过了一会,电影散场,银幕落下,幕布原是被一些架构所支撑。
如果与此相反,将黑色的结构作为先决条件引导叙事解读绘画的递进关系,那么,它在绘画诞生之初划分了世界的种种领域的秩 序以及“看”的行为准则。在生活世界里,类似的秩序分割之刃,常被描述为“语言”。假设黑框所框定的语言字符是“公园一角”四个汉字。像AI那样,跳伞舞的女性和她拍照片的朋友们的图像随之被生成。最表层的色彩滤镜,可能是附加的需求,抑或人工智能开的小玩笑。它和没来得及被清除的“语言”痕迹被遗留在画面上。
无论黑框是预先设定的语言结构,还是世界布景幕后的支撑粱木,它都粗暴地破坏了作为整体的画面——艺术家竭力将滤镜“糖纸”展现得轻巧,利用反差加重粗暴的力度。绘画本体的问题再次出现:当今,绘画的阵地常被系统化的陈词滥调解读的欲望掳掠, 其最可贵的部分,即一种内在的深度,被残忍地割去。
(文:杨紫)
谢南星生于重庆,现生活和工作在北京。个展包括:“你看不见我”,麦勒画廊,中国北京 (2024);“谢南星:副词司令部”,Petzel Gallery,美国纽约 (2022);“骰子滚滚”,麦勒画廊,中国北京 (2020);“Xie Nanxing: A Gift Like Kung Pao Chicken”, Thomas Dane Gallery,英国伦敦 (2019);“谢南星:香料”,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UCCA),中国北京 (2018)。群展包括:“川美:新绘画的一代”,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重庆 (2021);“意大利文艺复兴纸上绘画:一次与中国的对话”,木木美术馆,中国北京 (2021);“Psychic Wounds: On Art & Trauma”,The Warehouse,美国达拉斯 (2020);“中国私语 Chinese Whispers - Recent Art from the Sigg Collection”,MAK Museum für Angewandte Kunst,奥地利维也纳 (2019);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德国卡塞尔 (2007);“d’APERTutto”,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 (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