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石
逆向复原
2022年3月12日 – 5月15日
麦勒画廊 北京
新闻稿 – 中文
“我把观察到的现实,转换为变异的几何形体,并试图将其连接。在反复的推敲与打磨中,社区、景区、公共艺术、商场、写字楼与突变的事件穿插,叠置出锋利的图像。这些无名的、为人遗忘的、正在消逝的‘城市片段’被再次切割,肆意错位。当僵硬的线条穿透破碎的空间,我的宇宙逐渐形成。”
——杨牧石
麦勒画廊北京部荣幸地宣布我们即将举办杨牧石(生于1989年)的最新个展“逆向复原”,这也是他在麦勒画廊举办的第四次个展。 此次展览集合了杨牧石2019年至2022年的创作。在疫情爆发的两年多时间里,艺术家在“无效生产”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材料的观察和研究,在不断地试验中形成新的工作方法、物质形式和哲思判断。
在本次展览中,杨牧石将走出雕塑实践的传统框架,解构整个展厅空间。其中,金属几何装置《焊连-遗迹》(2021,不锈钢回收 件,120 x 680 x 600 cm,装置尺寸可变)在紧张的转折面、畸变的透视、矛盾的比例关系、严密的连接点和残缺的切面中锐化为六个向内收缩的垂直结构。这一结果来自艺术家对泡沫、围墙护栏、防盗窗、雕塑骨架、广告牌、公司铭牌、不锈钢门等现成品的分 类。随之,通过腐蚀、切割、焊接、糙化等方式,反向处理这些二手工具,扭曲其形态与比例,从而完成对空间的切割、封闭和拦截。 同样的工作方法贯穿《焊连》系列作品(2021-2022)和霓虹装置《扭曲II》(2020-2022,白色霓虹灯管,变压器,400 x 560 x 600 cm,装置尺寸可变),艺术家通过截取和提炼当代景观的图像和造型,一方面强化了塑造当代心理的物质形式,与此同时,这 些去功能化的日常废弃材料也被残酷地孤立为兼具多重矛盾的当代遗迹。作品生产所需要的高强度劳动,在白盒子里“复原”材料成 为实践的重点,也成为反思社区、城市与事件间紧张关系的起点。
霓虹装置《扭曲II》中,艺术家选取常规的白色灯管,通过不同程度的折角处理做出近似、却有差异的几何形光线。白光象征着工作 中的光线,转折则指向了现实中的变化。图像的形式参考了文字、乱码、心电图和k线图。当大量的生产结果被紧密安置在一起时, 紧张与窒息、休止与错误、暂停与倒退、意外与死亡被扭曲为一体。艺术家试图透过重复性动作把经典的生产模式、疾速发展的城市节奏、急促的呼吸频率、生产者的手工作业以及尖锐的信号融合在醒目的白光中。
《侵蚀 II》(2021,泡沫,腐蚀性液体,丙烯,127 x 880 x 460 cm,装置尺寸可变)延续了艺术家之前对于乙烯泡沫的实践探索。19件线性结构的黑色装置阵列于空间,大小不一的洞孔遍布物体。单调的转折面、消失的透视、矛盾的比例关系、残缺的体积、 以及雕塑群的位置交错构成了一个阻碍人前行的空间。材料的造型、比例以及间隙尺寸参考了建筑屋顶、纪念碑、墓碑与广告牌,它们呈现出挤压的扭曲状态。艺术家试图叠置极端的工作手段、放射状的体积与截取的城市景观。在高强度的劳动与破坏性的语言中,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被重新审视。这些僵死的、畸形的残躯败体的背后,闪烁着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反思与实践。
杨牧石,1989年出生于江西,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和上海。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最近的个展包括2021年于北京HARMAY空间举办的“倒装结构”,2019年于麦勒画廊北京举办的“原地消失”、2018年于麦勒画廊卢森举办的“强制执行”、2018年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办的“残躯败体”和2016年于麦勒画廊北京举办的“无效生产”。群展包括:“共 生的景观——第二届南海公共艺术展”,千灯湖活水公园,中国佛山(2022);“时·空”,油罐艺术中心,中国上海(2021); “我认出了世界:生于八九十年代”,银川当代美术馆,中国银川(2021);“时代的镜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2018); “中国与葡语国家艺术年展——三千界”,牛房仓库,中国澳门(2018);“守望原乡”2018广安 田野双年展,中国广安 (2018);“The Dark Matters”,白兔美术馆,澳大利亚悉尼(2017);“视态之问——青年艺术家的视野与在地经验”,广东美术 馆,中国广州(2017);“今天重做”,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上海(2016);“转向:2000后中国当代艺术趋势”,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2016);“我们——一个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力量”,上海chi K11美术馆(2016);“保诚眼——亚洲当代艺术”,新加坡金莎科学艺术博物馆,新加坡(2016); 第五届厄勒布鲁市OpenART双年展“无忌——来自中国的年轻一代”,厄勒布鲁市美术馆,瑞典厄勒布鲁市(2015)以及“时空书写:抽象艺术在中国”,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国上海(2015)。杨牧石曾获“第九届明天雕塑奖”年度奖(2021),被“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2021)、“保诚眼——亚洲当代艺术奖”(2016)提名。
开幕式
2022年3月12日,星期六,下午4点到6点半